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基地风采
用青春培育淬炼成长的力量---记奋战在抗击新冠病毒感染一线的住培学员
发布时间:2023-01-18  发布人:襄阳市中心医院  作者:张青松

2022年12月下旬我国新冠病毒感染诊治进入了新阶段。随之而来,襄阳市中心医院也迎来了一波收治新冠病毒感染相关病人的高峰时段。病人潮水般的涌来,危急重症病人呈几倍数增长,而此时,我们的医生却因感染相继病倒,发热门诊告急、急诊科告急、ICU病房告急、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告急......,前赴后继的悲壮,守护生命的挑战,在危难时刻,全院300多名住培学员闻令而动服从“全院一张床”的安排,奔赴一线科室,成为抗击疫情的生力军。

        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病区,他们独当一面

在东津院区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扩科成立二病区时,有这样一群青年住院医师,从建科开始,就陆续支援二病区。他们是姜朕罡、晏琼洁、谭香玉、李星星、宋佳、董膺洁、朱甜甜、冉程琪、李彩霞、王肖......,姜朕罡是住培三年级的骨科专业学员,马上要面临结业的他,在抗击病毒最危难的时刻,他毅然来到呼吸科,工作中有不懂就随时请教老师,他的工衣口袋里一直装着诊疗指南和不断更新的诊疗手册,很快,小姜就已独当一面,他像住院总一样,关心帮助着自己的小师弟妹们,诊治病情,处理急诊,协助会诊,和病人家属沟通交流。“这批住培学员,几乎承担了二病区所有的一线医疗工作,独立管床、独立值班,多亏了他们,我们的二病区才可以在新冠医疗救治最艰难的时候顺利建立并正常运转”。E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教学秘书杨雪娇说。

             

 手术麻醉科ICU,他们专业变身

 12月30日,医院紧急成立手术麻醉科ICU病房,收治新冠感染危重症病人。麻醉科住培学员王玉莹、张苗、常娅茹和轮转的外科学员陈龙就紧随指导老师走出手术室,奔赴最前线。科室收治的危重症患者,大多是80岁以上高龄,同时伴有多项严重基础疾病,实施气管插管、深静脉穿刺、气道管理、镇静肌松、呼吸支持、血流动力学监测是麻醉学员的技术专长,可书写病历、开具医嘱、危急重症患者的内科管理,却是他们的短项。学习学习再学习,只要有空,学员们就会翻阅内科学书本,手里揣着《内科住院医师手册》,和老师们一起习国内外新冠感染重症患者救治方案和经验,进行MDT讨论。完美的专业身份变身来源于不断地努力。在这个特殊的冬季,麻醉科住培学员和老师们同心抗疫,让新冠感染重症患者及外科术后需重症支持的患者得到及时有效治疗。

            临床专硕生,他们扛住了考验

 他们是住培学员中特殊的群体----临床医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在无声蔓延的新冠病毒肆虐早期,我们的专硕生脱下象牙塔下的呵护外衣,白衣执甲,书写奋斗。在定点医院、核酸检测、气膜实验室、方舱医院,在抗击新冠疫情的前线,到处都有他们的身影。呼吸专业的余露,第一时间支援市传染病医院,在抢救新冠重症病人的过程中,不幸被病毒感染后,她和导师在电话里哽咽地说:“对不起,老师,我让您失望了,我没有完成任务”。在自己新冠病情康复后,余露毅然决然再次奔赴抗疫一线,和导师一起坚守在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内科基地主任李彬说:“要感谢我们科的专硕生黄冬冬、张婉尧、蒋琪霞,当心内二科的医生相继因感染新冠病倒时,他们勇敢的站了出来,维系科室基本医疗秩序。”心内科专业的黄冬冬,在同学们已放假回家后,一直没有离开科室,在心内科和老师们相守相助,治愈患者,点亮生命的希望。

 急诊与重症医学科,他们守护生命不停歇

 12月以来,急诊与重症医学科成为与大规模新冠感染正面交手的第一“战场”。日均急诊量600多人次,日接诊量最高峰达近千人次。医院将南院区门诊东楼一楼大厅改造为急救大厅,使急诊科就诊区域增加了一倍。而此时,住培学员成为支援急诊与重症医学科的重要医生来源。目前有32名住培学员坚守在3个院区的急诊与重症医学科,周娟、丁裕龙、王玲琳、陈俊辉、张双玉、吕俊伟、刘芸菲、艾文秀、张凌霄、陈晨阳......,他们来自内科、外科、麻醉科、放射肿瘤科、耳鼻喉科,他们有本单位学员,有委培学员,有社会学员。在科室,他们脚下步子飞快,抢救病人争分夺秒;手上操作毫不含糊,书写病历开具医嘱样样精通。在这场没有炮声硝烟的战斗中,他们枕戈待旦,奋勇前行,毅然选择和老师们一起并肩作战,用行动证明住院医师同样能够堪当大任。

习近平总书记在2023年新年贺词中提到:广大青年要厚植家国情怀、涵养进取品格,以奋斗姿态激扬青春,不负时代,不负华年。我们住培医生正以实际行动践行“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医学誓言在党和人民需要时勇挑重担,在疫情的洗礼中茁壮成长,青春诠释了中心医院人的责任和担当!

 


在线客服